反相C18分析色谱柱的分离原理是什么?
反相 C18 分析色谱柱的分离原理主要基于疏水作用,具体如下:
1、固定相的性质
反相 C18 色谱柱的固定相是在硅胶基质表面键合了十八烷基硅烷(C18)疏水基团1.硅胶本身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,能够提供良好的物理吸附基础。而键合的 C18 基团则赋予了固定相很强的疏水性,其碳链较长且呈非极性,可与样品中的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发生疏水相互作用。
2、流动相的作用
流动相通常是极性较强的溶剂,如甲醇、乙腈与水的混合溶液等。在分离过程中,流动相不断地冲洗色谱柱,推动样品在柱内移动。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,流动相中的极性溶剂分子会与固定相表面的 C18 疏水基团形成一种竞争关系。对于极性较强的组分,它们更容易与流动相中的极性溶剂分子相互作用,在柱内的保留时间较短,会较快地被洗脱下来;而对于非极性或弱极性的组分,它们与固定相上的 C18 疏水基团之间的疏水作用较强,会在固定相表面有一定程度的吸附和保留,从而在柱内的移动速度较慢,保留时间较长,实现了不同极性和疏水性组分的分离。
3、样品分子的特性影响
样品中不同组分的疏水性差异是实现分离的关键。疏水性较强的分子与 C18 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更显著,在柱内的保留时间更长;而疏水性较弱的分子则更容易被流动相洗脱。此外,分子的大小、形状以及所带的电荷等因素也会对分离产生一定的影响。例如,较大的分子可能由于空间位阻效应,在固定相表面的吸附和扩散速度较慢;而带有电荷的分子,其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行为可能会受到流动相 pH 值的影响,在不同的 pH 条件下,分子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,进而影响其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。
发布于: 2025-01-03